我的账户
链视界

关注数字经济、区块链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链视界 门户 NFT

NFT项目技术与运营分析

一个 NFT 是一个 token/凭证,有唯一的 id 和 owner 以及关联的其他数据,目前有经济价值的 NFT 项目的发行方式主要分两种形式:

1、一次性发行一个单独的项目并包含有限个 NFT,它们共享一系列特性和数据,比如 CryptoPunks;

2、在一个公共的项目里创建一个自己的 NFT,比如 Foundation,一种最经典的 NFT(BAYC,CryptoPunk, …);

基础数据构成

开发者个人钱包或者 DAO 的钱包发起交易,创建一个 ERC721 合约,它长这样:


NFT 合约里包含什么信息

每个 token 的 owner 和 url

https://ipfs.io/ipfs/QmWXJXRdExse2YHRY21Wvh4pjRxNRQcWVhcKw4DLVnqGqs/1544

实现权限的逻辑,谁可以改合约数据,比如 url

项目方权限越小就越去中心化

实现 transfer 和 mint 的逻辑

transfer 是 ERC721 的接口规范,逻辑大家都一样,mint 一般会加一些特别限制

实现取钱 (withdraw) 逻辑,从合约里把钱转到指定账户

一般是项目方个人钱包或者 DAO 钱包

什么是 mint (铸造)?

合约刚刚部署/创建的时候,合约的数据里面是没有 token 的,创建一个 token 的过程就是 mint,其实就是在数据库里面新增了一条数据。一般是用户支付给合约一笔钱然后合约生成一个 token 并且把 owner 设置成这个用户。

mint 出来的一个 token 至少包含 id, url 和 owner 三个信息:

1、几乎所有项目都会限制 mint 的次数,比如 10000 个,这就是发行量,人为设定的稀有度;

2、每个 id 对应的 url 是合约里按照一个规则设置好的,用户不能自己在 mint 的时候传;

3、mint 时候用户支付给合约的钱就是公开发行价,这笔钱项目方会从合约里取走;


总结一下第一种发行方式,以 BAYC 为例:

项目方部署一个合约

限量 10000 个用户可以 mint 一个自己的 NFT

用户每 mint 一个 NFT 需要支付 0.08 个 ETH 给项目方

每个 NFT 上都是项目方提前画好的图,项目方就是作者

通过 Foundation/Rarible/SuperRare 发行 NFT

免费 mint 一个自己的 NFT


总结一下第二种发行方式,以 Foundation 平台为例:

平台只有一个提前部署好的合约

任何人都可以上传一张图并 mint 一个自己的 NFT

用户不需要支付费用给平台

每个 NFT 上的图是用户自己上传的,用户自己是作者

免费 mint 对平台有什么意义?

在平台上 mint 出来的 NFT 上多了一个字段叫“作者”,这个字段不是 ERC721 的协议里的,所以外部无法显示,结果就是平台的黏性用户在平台内进行二手交易,然后平台收取手续费(较中心化)。

两类 NFT 结构的对比


游戏里面的 NFT 更接近于第二种,一次交易促成需要买家需要认同 NFT 上项目方平台的额外信息,而不是仅认同项目方本身就行。

NFT 二手交易

每个 NFT 都会实现一样的 transfer 逻辑,只有 owner 或者获得他的授权才可以把 NFT 转给另一个人(改变 owner)。直接 transfer 可以在钱包里完成,但是如果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易,需要把 NFT 授权给一个中间商,由中间商来撮合交易。

Opensea


Opensea 会自动收录所有的 ERC721 合约,包括前面两种不同的 NFT 项目。并且只展示项目的基本信息,NFT 的 id, url 和 owner。买家设置一个价格,价格信息存储在 Opensea 上,并不存储在 NFT 里面,所以 NFT 可以用不同的价格在不同的 marketplace 上售卖。

由于 Opensea 只展示 ERC721 的常规字段,所以 Foundation 的 NFT 在 opensea 上长这样 https://opensea.io/assets/0x3b3ee1931dc30c1957379fac9aba94d1c48a5405/120489,但是在 Foundation 上是长这样的 https://foundation.app/@fanling/~/120489。Opensea 上没有 Foundation 平台的“作者”信息,所有作者的作品都被放在一起,卖不动,只能展示,https://opensea.io/collection/fnd。

常见的运营方式:

第一种 NFT 的项目发行方更像是自己在做品牌,目前基本都是头像或者身份标识类的作品。虽然项目方只能赚取用户第一次 mint 的费用,但是通过一个项目建立起自己的圈子,项目方可以和用户共赢。

第二种 NFT 的项目方主要是版权市场和游戏,通常需要搭配一个中心化的产品,而做这个产品本身的成本远远超出部署一个 NFT 合约。

基础玩法

有 99% 以上的 NFT 项目是割韭菜的玩法,而且由于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割韭菜的方式慢慢从割小白到割朋友圈,然后开始割项目成员,最后变成自己烧钱空投给用户。但是不管项目好坏,大家的增长方式都类似:

1、讲述作品背景和 roadmap

项目方需要建立自己的官网,用户第一次 mint 需要在官网上进行,随后才能拥有 NFT 然后去二手市场交易。官网上还需要讲述故事背景和项目未来的计划(见下面的品牌玩法)。

但是项目方不能一次性开放 mint,因为如果没有在短时间内被用户抢完而二手市场的价格已经低于 mint 的价格,项目基本就挂了。所以需要一些饥饿营销。

2、建立社群开放白名单

在 Discord 和 Telegram 上更新项目进度,制造话题和用户互动,也可以派发任务,定期放出少量可以 mint 的数量(这里就体现了项目方的合约权限),给活跃用户设置白名单,让他们先 mint。

3、 分批开放和推迟揭晓 metadata

上一个阶段是 private sale,只有白名单中的用户才可以花钱 mint,当社群或者关注人数足够多了以后可以开启 public sale,所有人都可以来花钱来 mint。但是依然需要分批开放,这样会出现短暂的哄抢导致全网 gas 费(支付给矿工的交易费)过高,得到 NFT 的用户就不会以太低的价格抛售。

分批开放的同时,另一个常见的做法是,用户先 mint,暂时还看不到自己得到的 NFT 长什么样,项目方会在几天后逐渐 reveal metadata,这样也可以防止快速甩卖。

4、去中心化

等到所有计划发行数量的 NFT 都被 mint 以后,项目方一般会在合约上删除自己的权限,让合约不再存在被人为改动的风险。最后项目方通常会留几个给自己团队或者一些朋友和名人,这样来人为制造稀缺性。

品牌玩法

品牌玩法是基础玩法的后续,如果 public sale 反响良好,一般项目方会继续运营自己拥有的天然社区。最常见的做法是和实体品牌或游戏公司联动,虽然目前看下来仅历史排名前 50 的项目有这些动作,但这些形式的出现,让用户对早期优质项目方产生更多的信心,这也是最近一些低调朴实的项目方反而会发行的比较顺利的原因。

Pudgy Penguins

9 月用基础玩法发行 8888 个大企鹅,找 KOL 带货,幸运登上纽约时报

圣诞活动联名发行 22000 个小企鹅,并且其中 8888 个赠送给原来的大企鹅拥有者

和游戏公司合作推出 3D 版大企鹅,成为游戏中的形象

Bored Ape Yacht Club

最近和阿迪达斯联名的 Into the Metaverse 以及 RTFKS 都是典型例子

游戏玩法

前面的玩法对于用户来说,基本上只有投资价值,投资的是自己认同的项目方在未来可以成为知名团队,自己手上的 NFT 也可以增值。除此之外很难有继续持有一个 NFT 的理由。不过游戏玩法可以给用户增加新的价值。

Loot

Loot 出来的时候正好是头像 NFT 最火的一个礼拜,作者的初始想法是告诉大家 NFT 并不等于图片或者视频,也可以是没有任何展现形式的。因为足够简单,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想象力,开始进行二次创作和基于它开发上层应用,而 8000 多个 Loot 的持有者是他们的目标用户。

Sonar

是一个 emoji 社交 app,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尝试转型,先发行了 10000 个 3D emoji 的 NFT,拥有者可以在 Sonar app 中拥有特殊形象,这个效果不错。不过由于 app 本身用户基数较小,项目方运营经验也不多,在被 mint 了 3000 个以后项目方选择暂停 public sale,因为二手市场的价格已经跌了 5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 3000 个持有者选择抛售的人不多,因为在游戏里依然有价值。

Sandbox/Decentraland

炒地皮,他们是游戏项目,属于元宇宙范畴,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方买地建俱乐部、活动等加入,这类项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有成为元宇宙基建的势头。

平台/社区玩法

Foundation

平台对买家没有限制,但是对艺术家实行邀请制,只有获得邀请的人才能成为 creator 然后上传自己的作品,免费 mint 一个 NFT。并且 creator 的作品每卖出去一次才能获得 3 个邀请机会。这样的机制给平台带来了很高的用户粘性:

艺术家 A 想要入驻 Foundation 会在社交网络求邀请码

已入驻的艺术家 B 可以搜索求邀请码的人,找到 A,定向推广自己的作品

建立关系以后,艺术家 B 可以购买艺术家 A 的作品,并获得 A 的邀请码

粘性来自于平台艺术家之间的相互捧场,虽然交易量远小于 Opensea,但是会有大单交易,平均交易价格也比较高。不过 Foundation 成立于 2017 年,到现在还不到 10 万用户。

Rarible

和 Foundation 的模式类似,没有实行邀请制,通过融资主动帮助平台上的一些艺术家在社交网络推广作品。发行了治理代币空投给早期的 creator 并后续持续奖励给活跃的 creator,共同分享平台手续费收益。通过共同治理来增加活跃度。

————————————————

本文为CSDN博主「W-Heart」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886457/article/details/123359258

(扫二维码 入群交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IP和艺术性在NFT购买者做决策时,占多大分量发布时间:2022-07-06
下一篇:
NFT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发布时间:2022-07-06
区块链百科
微信扫码
行业动态资讯早知道

Copyright © 2022 链视界 粤ICP备2021100744号   Designed by 链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