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链视界

关注数字经济、区块链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链视界 门户 资讯
来自: DeFi之光

DeFi借贷背后投资空间:如何用KKLend借币获得收益

随着DeFi生态的不断壮大,去中心化借贷开始走进投资者群体。


去中心化借贷平台能够像传统金融中的借贷市场一样,为用户提供资金互通,满足不同用户的资金需求,并根据市场供需自动化计算与调整市场的借贷利率,实现动态资金调配与整合。


但与传统借贷市场不同的是,去中心化借贷平台依托于加密市场,借出的资金在DeFi庞大的生态体系中拥有极高的可操作性,操作得当便可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回报。


今天便以KKLend为例,用数据实例展示如何用去中心化借贷平台借贷MDX获取收益。



KKLend.com是基于原力协议开发的去中心化借贷平台,专注于稳定币、主流币和一般币种的抵押借贷。其初期以MDX、HT为主,在KKLend中,投资者可以通过LP Mining以及MDEX锁仓等方式获得收益。


大家可以先关注下KKLend官网:


"https://www.kklend.com/"

方案1:LP Mining


第一种方案则是通过KKLend.com平台,以较低的利率借出MDX资产,再投入其他平台进行LP Mining获得收益。


在MDX上线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初期,对流动性的需求很高,此时为了激励用户将资产存入流动性池,LP Mining的收益率也会很高。



个别平台在初期LP Mining的阶段甚至能够给到50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


即使是收益率达到如此之高的平台,通过KKLend.com平台的低利率,借出MDX进行LP Mining也会有一定的收益空间。


假设在KKLend借出500枚MDX,借出时MDX的价格为1.43美元,根据不同的借币利率和借出周期,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再假设,如果此时MDX流动性Mining的年化利率为116.73%,那么将借出的500枚MDX存入LP Mining10天就可以得到515.99枚MDX,30天后可得到549.97枚MDX,60天可得到595.94枚MDX。


此时偿还KKLend借贷的本息情况如下:



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KKLend借款年化率高达100%的时候,60天也可获得13.75枚MDX的额外收益。


在借款年化率55%时,60天的收益可以高达50.74枚MDX。


上述的借款年化率只是为了方便计算和比较进行的假设数据。


KKLend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借贷平台,其借款年化利率采用算法控制,基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利率自动调节,官方给出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借款年化利率=最低借款年利率+斜率×使用率


KKLend将数字资产分为3种类型:稳定币、主流币、一般币种。不同类型的币种斜率不同,其中稳定币斜率最小,主流币次之,一般币种最大。


斜率越大,该资产使用率对借款利率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则影响较小。


目前KKLend团队通过将100万MDX投入锁仓的方式,主动降低使用率,为投资提供了较低的借币利率。

方案2:Mdex锁仓

MDX除了用于交易和Mining,也可以到Mdex进行锁仓,目前Mdex锁仓的年化收益率较高,通过简单的锁仓同样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由于Mdex的锁仓周期较长,这里重新整理一份KKLend借贷180天和365天的本息数据。



根据Mdex近期的年利率数据来进行估算,假设180天的锁仓年利率为178.93%,500枚MDX到期释放后的本息和为1197.325枚,。


假设365天的锁仓年利率为669.74%,500枚MDX到期释放后的本息和为4348.7。此时偿还KKLend借款本息后的收益情况为:



凭借Mdex的高年化率,最终的收益能够远远超出KKLend的借币利率,相比LP Mining和做空套利,锁仓方案的操作最为简单,门槛最低,即使是不懂流动性Mining,不善于分析行情走势的新手投资者也能轻松掌握。


此外KKLend也支持btc、ETH、MDX、USDT等稳定币、主流币以及一般币种的存币生息,利息实时累积到用户账户中,随时可以提取,给投资者带来了更为灵活的资产管理服务。


不同于传统金融的借贷平台,DeFi生态中的借贷平台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高波动的市场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不过投资者依然需要注意风险,谨慎制定投资策略,理性面对市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扫二维码 入群交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互联网计算机将首次发布10000个免费NFT发布时间:2021-09-02
下一篇:
头部借贷协议进入创新潮,Solana成下一沃土发布时间:2021-09-04
区块链百科
微信扫码
行业动态资讯早知道

Copyright © 2022 链视界 粤ICP备2021100744号   Designed by 链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