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链视界

关注数字经济、区块链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链视界 门户 资讯
来自: 蜂巢财经

知名区块链媒体“核财经”被曝欠薪裁员

1月7日,币圈知名媒体《核财经》欠薪裁员的消息在多个群里炸了锅,多名被裁员工讨薪未果申请了劳动仲裁,要求公司尽快支付薪酬和经济补偿。


《核财经》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蜂巢财经,欠薪因“资方钱没到位”,他说,公司正努力解决资金问题。

 

媒体因资金问题“瘦身”过冬并非孤例。过去一个月时间,《金色财经》、《耳朵财经》等区块链媒体相继传出了裁员消息。

 

2018年年初,“区块链革命”掀起币圈媒体创业潮;不过一年时间,有自媒体被迫离场,运营3个月后停止更新;也有一些坚守者选择“裁员瘦身”过冬;半年前怀揣理想的币圈媒体从业者陈源(化名)决定重回老本行,跟随公司转型为聚焦泛科技的媒体。

 

媒体人士认为,除了资金紧缺、流量萎缩这些行业困境的共性外,一些自媒体有偿荐币引发监管整治,也让币圈媒体遇冷雪上加霜,区块链行业“退烧”的后遗症在媒体环节集中爆发。

 

资金问题导致《核财经》裁员

 

1月7日傍晚,《核财经》裁员的消息在一些币圈媒体的微信群里传播开来,被裁员工发出公司内部的微信群信息,爆料称该公司拖欠了员工2018年11月份工资,并将讨薪者踢出了工作群,员工的不满情绪就此蔓延。

 

被裁员的张莱(化名)向蜂巢财经提供了一份“核财经公司群”的聊天记录,信息显示,当天下午3点,多名被裁员工在群里询问工资发放事宜,“年前能不能把工资结了?”该公司财务相关的负责人未给出明确答复,“什么时候支付工资作为员工我也在等。”

 

李莱说,在微信群讨薪的人被管理员以“说话难听”为由,踢出了公司群。

 

员工线上讨薪无果,线下仲裁也受阻。该媒体被裁员工透露,一些同事曾向海淀区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申请劳动仲裁的资料,要求公司尽快支付员工薪酬和经济补偿。

 

1月7日下午2点,核财经部分员工前往海淀区仲裁院111室,但未能见到公司的管理层人员,“领导现在是能躲就躲。”李莱说,都到了仲裁阶段也没人出面解决。

 

对于上述情况,核财经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蜂巢财经表示,此次薪酬问题起因“资方钱没到位”,“双方投资协议都签了,后来没到账,所以直接导致公司资金出现了问题。”他表示,目前团队管理层正在努力解决资金问题。

 

作为年初区块链媒体创业大军中的高曝光代表,《核财经》的目标是“做区块链第一媒体”,创始人为贺盛六,公开信息显示,他曾任职于人人网、58同城和百度等知名互联网公司。

 

去年6月1日,《核财经》的员工们曾在儿童节用“员工讨薪”拉横幅的营销方式吸引了币圈注意,贺盛六还发布《检讨书》公开向大众“道歉”。

 

刚过半年,玩笑成真。过去一年里,区块链媒体因资金问题被迫“瘦身过冬”并非孤例。

 

去年11月28日,《金色财经》创始人杜均曾在朋友圈表示,公司每月亏损近300万。当晚,火星财经创始人王峰也发朋友圈表示,火星财经从9月份就开始赔钱。两人的“隔空比惨”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币圈媒体亏损运营的现状。


杜均朋友圈截图

一个月后,杜均对外公布了金色财经裁员的消息,通过裁员,他将每月的亏损金额缩减至150万,“公司裁员过冬,此次人员优化比例为35%。”

 

当时,《耳朵财经》创始人潘海祥也告诉蜂巢财经,团队已从最初的40人缩减至30多人,通过裁员来备足3年“粮草”。

 

潘海祥说,人力成本降低后,企业才会活得更久,“如果行业发展不好,我还拖着一个臃肿的团队,我觉得这样更不好经营。”

 

多数区块链媒体所依托的微信公众号渠道也不容乐观。据蜂巢财经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12月份,公众号停更的自媒体数高达36家,其中包括哈希财经、猛犸财经等,部分自媒体上线时间仅3个月。

 

潘海祥并不意外,他认为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盲目扩张,如今也是回归理性的状态。”

 

流量缩减 媒体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2018年被称为“区块链元年”,众多投资人和创业者紧追风口,BOSS直聘上,去年前两个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9.7倍。

 

作为文创板块,区块链媒体落地最为迅速,期待成为行业C端流量的基建设施入口。


“自媒体运营相对简单,一名编辑就可以完成网站、APP、公号日更,再多一名小编,甚至可以保持每日一篇伪原创。”某区块链资讯网站负责人李茹(化名)介绍,自媒体轻资产运营的特征,在年初吸引了一大批币圈淘金者入局。

 

据IT桔子数据显示,仅在 2018 年上半年里,区块链媒体便获得了大约 11.39 亿的融资额度,资本造势促使企业开启扩张之路,不少媒体估值动辄上亿,甚至有媒体快速获得了千万级别的融资。

 

有钱后,就是扩张人力规模。某区块链媒体求职者称,她所供职的上一家在媒体在去年年初从二三线城市的地方媒体大规模招人,薪水不高但承诺期权,鼓励员工工作,快速打影响力,“主编带着记者、编辑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


去年三月,刘赐(化名)从传统证券行业媒体跳槽到一家名为三点钟财经的垂直媒体,来到陌生的区块链行业后,她的月薪涨了40%。但好景不长,市场没有给她“练内功”的时间。两个月后,平台以“投资人撤资”为由,辞退了编辑部大部分员工,“只留下一名怀孕的老员工负责公众号的日常转载。”

 

短暂红利过后市场开始冷静。一名负责招聘的人事经理告诉蜂巢财经,从去年年中到现在,区块链编辑、记者岗位招聘收到的简历投递人数都在逐步增多,“其中11、12月份收到的简历最多,数据上看,币圈裁员潮其实从去年年中时便一直存在。”


图片源于网络


如今,刘赐回到了原来的证券行业,她认为在市场流量紧缺下,币圈媒体的爆发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币圈头部网媒单篇文章真实阅读量很少有超过5000的。”

 

阅读量冷清的背后,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币圈流量的稀缺,以流量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媒体受困于“币圈流量从哪里来”的问题中。

 

陈源此前有7年主流科技媒体的工作经验,他告诉蜂巢财经,过去的半年时间,他所在的平台流量越来越少,“量不够,原因之一是币圈受众的绝对数量本身就少,可能也就几百万人,这其中炒币投机者又占了多数。”

 

目前,陈源是国内一家知名区块链媒体主编,他认为,“圈内真正关注技术与区块链行业的读者很少,预计未来至少5年时间,媒体流量才会迎来真正的发展。”

 

半年区块链媒体生涯已过,陈源决定暂离币圈,跟随公司重回老本行,团队从聚焦区块链转型为报道泛科技,“在币圈耗的时间越长,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就会越大,在一个流量低迷的市场里,懂得止损离场很重要。”


畸形“造血”引监管整治

 

回顾自己进入币圈半年来的经历,陈源坦言,行业的畸形发展是促使他离开币圈主要原因,“王小波说,一方水土,养一方土匪,区块链的世界也一样。”

 

他原本看好区块链技术,“但我进入这个圈子后发现,很少有人在真正推动行业往前走。”他形容自己半年来的经历就像在传销圈里游荡。


“媒体肯定是需要有流量与关注度的,有用户才能提现价值,进来后却发现文章写得再好也没人看。大家只关心哪个项目能赚钱,相反,收钱给垃圾项目站台的自媒体反而赚钱。”陈源无奈。

 

去年3月,科技自媒体《铅笔道》发文《区块链惊现天价软文》,揭露了行业怪状:一篇不足200点击量的软文,要价10万元。

 

同月,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公开发文批评区块链媒体称,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通道,往往被赋予真实、公正、客观的属性。但在目前的区块链行业中,以金色财经、币世界为代表的“媒体”纷纷被业内人士指责有偿荐币诱导投资人、以“私募”之名变相推介 ICO。

 

行业混乱终究被监管注意,去年8月21日,金色财经、火币资讯、大炮评级、币世界快讯服务、深链财经、每日币读、TokenClub、吴解区块链......一批知名的区块链微信公众号被封。

 

微信公众号平台表示,部分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账号被永久封停。


链财经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

 

在关停风波中,众多区块链自媒体一夜梦醒。一名区块链自媒体创始人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我们既有公号又有APP,所以并不担心。”对于是否担心未来可能被封号,对方总结,“少谈币。”

 

怀揣新闻理想的陈源也是在那时进入币圈,最终,他发现什么也改变不了,“天天跟坏人们作斗争,却没有太大意义,就好比你跑到传销圈,说这个是好传销,这个是坏传销,而用户根本不看。”


“拓展出多样的盈利模式是关键”

 

被“玩坏”的区块链媒体,在市场冷清大半年后迎来了2019年。

 

资金短缺、流量低迷、长期亏损,不利局面下,蜂巢财经统计发现,市面上仍有不少区块链媒体仍在坚持。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区块链乱像,正给了媒体行驶监督权的机会。”


某自媒体创始人丁强(化名)认为,未来拓展出多样的盈利模式是关键,“但不管盈利模式如何,从业者一定要对媒体的职业保持敬畏,尊重它,才能做大活下来。”

 

他认为,那些把币圈知名人物的一句话都可以当快讯发的媒体“不会长久”。

 

企业精减团队在刘赐看来不是坏事,“我觉得市场冷清不可怕,怕的是市场持续冷清,‘粮草’还在,人没了。员工可能看不到希望,自然就走了。在此之前,公司把真心看好区块链的人留下来,让另一方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区块链技术何时才能体现行业真正的价值?陈源认为,当区块链应用落地,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应用成为了爆款,这时候大家才会说,这个技术是有价值的。


“但我觉得币圈的爆款应用出现,未来还需要五年时间。”陈源表示,团队转型后,并不会彻底与区块链划清界限,“大事还是会报道,我还是希望未来这个行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尼采曾说,一条不再蜕皮的蛇注定要死亡。

 

任何一个行业和从业者,若想在变革的巨浪中活下来,主动求变已是必经之路。区块链媒体恐怕也不能单凭“信念”、“信仰”苦熬,如何在生存中改变、开源,想必已成为坚守者正在解决的问题。

(扫二维码 入群交流)

上一篇:
从0到2万亿,神秘组织“空手套白狼”,随时可加入发布时间:2019-01-09
下一篇:
为什么加密市场的季节性很重要?发布时间:2019-01-09
区块链百科
微信扫码
行业动态资讯早知道

Copyright © 2022 链视界 粤ICP备2021100744号   Designed by 链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