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链视界

关注数字经济、区块链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链视界 门户 资讯
来自: 小葱APP

比特币十年 币圈十年历史中的四次争论


比特币长达十年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漫长的“撕逼”史。

无论是此前轰动一时的币圈C位神仙战,还是近期末日博士在国会上舌战群儒的论战,亦或是长达10年之久的货币之争,都成为了无数看客和加密货币爱好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今天,本着“同咖位之间叫撕逼,不同咖位之间叫碰瓷”的原则,小葱给特意给大家梳理了币圈十年来一些著名的撕逼事件,堪称“币圈撕逼界的里程碑”。

他们之中,有技术层面的,有理论高度的,有肆意炒作的,也有有事没事就想撕着玩玩的......

但不管怎样,请大家记住,理越辨越明,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一种形式的撕逼可能对未来造成的影响。

末日博士VS比特币队长:国会听证会上演“撕逼大战”

这应该是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比特币最大的论战,双方都闹到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去了。

NourielRoubini,绰号“末日博士”,著名经济学家,曾因成功预测2008年经济危机而闻名,也是比特币坚定的反对者;PeterVanValkenburgh,美国货币中心研究主任,在这场论战中,被媒体称为“比特币队长”。

早在听证会开始之前,就有媒体报道,10月11日,二人将在听证会上,从正反双方的角度出发,探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生态系统。

不过,后期证明,这压根不是探讨,末日博士成功把这场辩论变成了自己的个人秀。不仅舌战群儒,历数加密货币的七宗罪:

加密货币是所有骗局之母;

区块链是被过度炒作的技术,还不如一个优化版的数据库;

比特币的唯一应用就是非法活动,例如毒品交易、避税、躲避资本管制以及洗钱;

比特币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市场操纵行为;

交易成本太高,资源滥用和浪费严重;

加密货币没有安全保障,去中心化只存在于神话中;

区块链网络不是互联网,将来也不会成为互联网,发展至今没有杀手级应用。

而且还在听证会上“大放厥词”,成功把“垃圾货币(shitcoin)”这种词汇带进国会,而且还直言:“ICO让我们重回石器时代,比特币是‘恐龙’,比Excel电子表格还糟糕......"

不得不说,在美国国会议员集体目光注视下,末日博士的战斗力真不是一般的强。

面对末日博士的强攻,PeterVanValkenburgh似乎显得有点招架不住,只是简单表达了鼓励创新的观点。

区块链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是我们的希望,就像90年代的互联网一样,我们需要鼓励创新的政策来确保这些创新在美国自由发展,从而保护所有美国人的利益和安全。

听证会时间有限,据说在结束后,末日博士又在推特上继续发文狂怼加密货币,看样子,势要将撕逼进行到底。

李笑来VS陈伟星:币圈大佬互怼到天明

就在末日博士和比特币队长酣战之时,国内币圈撕逼第一案也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庭质证。而此前,双方已经分别以“利用互联网侵害名誉权”的名义展开互告。

可见,撕逼这件事,不分国籍,不分地域。

在这次庭审案件中,李笑来为原告,陈伟星为被告。据说,当时,无论是加密货币的爱好者们,还是一些吃瓜群众,大家都搬来了小板凳,静静等着看戏。

可当时李笑来、陈伟星均未露面,只是双方代理人连线。庭审中,双方代理人多轮线上举证、辩驳,李笑来方不同意调解。最终,该案庭审员宣布:因案件社会影响较大,择日宣判,具体时间待定。

众所周知,陈伟星和李笑来的恩怨由来已久。

早在今年3月份,陈伟星就在微信群中怼过李笑来一次,称其割韭菜手段太恶心,并暗讽李笑来等人在ICO发币过程中收“站台费”、募资“分成费”、上币“服务费”等行为。

二人从结下梁子到进行人身攻击,不到3个月时间。

6月8日,陈伟星在朋友圈中发表了一则长文,直呼李笑来为“伪首富”,同时还爆聊李笑来在EOS项目中有黑幕,甚至拿公开募集的比特币去区块链赌场。

紧接着,李笑来公开回应陈伟星,暗指他之前的说法是谣言。并称,“你拿不出证据,就是诽谤。”

随后,耿直boy陈伟星又放大招,还配上了"首骗的'财富自由之路'"结构图,从李笑来经营的法币部分、数字币部分等等"详解"其不合规操作。而此时的李笑来则一改往日消极态度,转而以长文形式主动出击。

这波口水战一直延续到7月份。

7月3日,一份录音横空出世,迅速在互联网上流传。在这份长达52分钟的录音中,李笑来怼遍大半个币圈大佬,曝光了币圈的种种"潜规则"。

这个时候,陈伟星又发起攻击,称李笑来在某城市百亿基金项目中伪造出"政府基金"公众印象,欺骗创业者和散户。据了解,该基金为雄岸基金。

随着录音门曝光和陈伟星指责等影响,李笑来随后宣布,辞去雄岸基金管理合伙人职务。但这个时候,李笑来也打响了全面反击的信号枪。

随后,李笑来连发三段录音,爆出“陈伟星签过许多份假合同,从银行骗钱”。此时的陈伟星则表示无心恋战,称李笑来多次伪造、拼凑、编辑录音来诽谤他人,毫无人格底线,将会移交法院处理,不再和他口舌之争。

9月30日,李笑来发文称考虑转行。至此,事情告一段落。

技术之争:硬分叉还是软分叉?

2013年后半年,比特币价格直线飙升,用户体量越来越大,比特币网络拥堵交易费用上升的问题逐渐涌现出来。比特币算法扩容问题亟待解决。

这个时候,有人形象的把所谓的老算法和新算法比喻成老火车和新火车。

老算法承载了一代人梦想。可一个区块链10分钟只能打包1M的交易量,好比一节车厢只能坐10个人,可有100个人要进,没办法,只能价高者得。所以,在名额有限的前提下,想参与进去交易只能交高额手续费。

新算法预示着技术的革新。一个区块链10分钟可以打包2M的交易量,相当于把车厢容量扩大了一倍。但很遗憾,新火车的运行无法按照既定的轨道行驶。

为了扩容,人们开始想办法。当时,市面上主要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扩容方式---硬分叉和软分叉。

硬分叉,是指当比特币代码发生改变后,旧节点拒绝接受由新节点创造的区块。软分叉是指旧的节点并不会意识到比特币代码发生改变,并继续接受由新节点创造的区块。

(图片来源于OKcoin币行)

简单来说,硬分叉会产生新的币种,而且可能不止一种新的币种,未来会使得比特币所存在的区块链形成竞争关系,进而可能导致价格波动较大。而软分叉治标不治本,只能保持数年内网络的通畅,未来还需要不断扩容,对系统稳定性有影响,两者都有利有弊。

所以,当时,关于硬分叉还是软分叉的问题,社区内曾吵得不可开交。

“我认为这仅仅是大家看待事务的轻重缓急的分歧以及对这些事的风险收益评估不同而已。”比特币基金会的首席科学家GavinAndresen曾多次回答关于扩容争议的疑问。

此外他还表示,“只有让大众亲自去尝试一件事物才是验证一件事物能不能成功的最好方式。也许很多事物会失败,不过只要有一部分能成功,那就不是问题。”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关于比特币分叉的话题都很流行。

(图片来源于OKcoin币行)

直到2017年8月1日,比特币现金(BitcoinCash/BCash)成为了比特币区块链第一个硬分叉。之后,比特币分叉就开始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但大多数比特币分叉币不仅普及率和应用率较低,交易量也是惨不忍睹。

世界之问: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自比特币诞生之日,关于比特币是什么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世人。有人说是货币,有人说是商品,也有人说其是金融工具......

如今,经历了10年的探索,人们心中似乎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2013年12月,中国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

自央行发文后,国内对比特币的讨论也不仅仅局限于货币属性。就在今年10月份,深圳仲裁委在一纸裁决中指出,比特币不是法定货币,但不妨碍其作为财产而受到法律保护。

相较于中国,其他国家的表现略有不同。

2017年,日本内阁承认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具备“类财产价值”,可以用于支付和数字交易,随后又签署《支付服务修正法案》并于4月1日起正式生效,此举意味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支付手段合法性在该国得到承认。

2018年6月,在一份发给所有众议院议员、政府官员和雇员的备忘录中,美国众议院道德委员会要求政府官员披露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定义是“其他形式的证券”。该备忘录强调,美国国税局(IRS)已承认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是“财产”,目的是对出售数字资产和投资加密货币产生的收入进行征税。

同月,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法院法院发表一份分析报告称数字货币初创公司CentraTechi的代币在现行法律下属于“证券”。

2018年7月,泰国通过了一项全新的法律——《数字资产商业法令》,赋予数字资产货币和证券的双重属性,如何判定取决于加密货币的用途和开发目的:用作商品交换媒介时定义为“数字货币”(Cryptocurrencies),参与投资或接收特定商品时定义为“数字通证”。

同月,乌克兰国家证券和股票市场委员会负责人在Facebook上公布,乌克兰金融稳定委员会支持了一项加密货币监管概念。这一概念涉及将加密货币和代币认定为“金融工具”,确定政府机构在监管这些工具,批准、许可交易参与者,定义信息披露条件和其他因素上的职能。

由此可见,各个国家对比特币的定性和态度截然不同。我们只能说,在特定的国度,特定的时期,比特币被赋予不同的身份,仅此而已。

当然,币圈十年关于撕逼的事还有很多,不过,今年就到这吧,咱们下一个十年再见!

(扫二维码 入群交流)

区块链百科
微信扫码
行业动态资讯早知道

Copyright © 2022 链视界 粤ICP备2021100744号   Designed by 链视界